(搜尋此網誌)

2021年8月5日 星期四

<分享職安新聞>台中工安意外5工人無生命 送醫救回5人恢復心跳

       台中市中區成功路一處正在施工的涵洞,五工人在涵洞內施工卻因不慎挖破瓦斯管造成瓦斯外洩,警消從涵洞中救出五名工人,現場無意識無生命跡象,目前仍在現場搶救中。而現場瀰漫著濃濃的瓦斯氣味,警消為防止意外發生,現場拉水線往涵洞中灑水降低瓦斯濃度。而好消息是,送醫的五名工人目前有三人救回,雖意識模糊但仍未脫離險境,其餘兩人還在急救。

      跟據現場救援的消防大隊長還原第一現場,當時獲報抵達現場時,正在施工的涵洞中有五名工人,大約涵洞約2公尺深度,警消救出人時五人呈現無意識及無生命跡象狀態。消防大隊長指出,當時五名工人身上並沒有穿著其他的防護裝備,緊急將人救出時,分流將人送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澄清醫院急救。送醫的五名工人目前有三人救回,雖意識模糊但已經恢復生命跡象,其餘兩人還在急救。至於為何會發生工安意外?施工單位是否有按照標準sop施作?後續詳細狀況仍在釐清中。

 (本文網址連結: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77359)

 

2021年8月4日 星期三

<分享職安新聞> 居家辦公成常態 勞動部籲雇主留意勞工心理衛生

       因應COVID-19疫情,許多公司實施居家辦公,勞動部今天(3日)公布「居家工作職業安全衛生參考指引」,提醒雇主要留意長期居家工作者,可能因單獨工作、疏離同儕或長時間工作等影響,導致與生活無法取得平衡而造成心理健康危害。

       勞動部表示,考量居家辦公等新型態工作模式日趨普遍,所以特別蒐集國內外相關措施規定,訂定「居家工作職業安全衛生參考指引」,指導雇主如何幫助居家工作者採取必要的預防設備或措施。

       勞動部舉例,居家工作因辦公設施,如桌、椅或電腦等配置不當、因姿勢不良或作業時間過長等因素,容易產生肌肉骨骼危害,勞工朋友不可輕忽。

       此外,針對長期居家工作者,可能因單獨工作、疏離同儕或長時間工作等影響,導致與生活無法取得平衡而造成心理健康危害,提醒居家工作者應特別留意。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組長張國明說:『(原音)我們這個指引也提醒雇主應該要留意勞工是否有這個心理壓力的狀態,可以透過一些活動、電話、電子郵件去關懷勞工,也可以舉辦一些聯誼性的活動,讓勞工可以紓解工作上的壓力。』

       還有居家辦公可能會需要花時間照顧小孩或是長輩,指引也特別提醒雇主要多給於勞工彈性。但勞動部也說,由於指引是屬於指導性質,若雇主不遵守,並沒有相關罰則,但勞工可以此指引向雇主協商。

       勞動部呼籲事業單位,雖然國內疫情警戒自今年7月27日起降為二級,防疫措施可以有條件的鬆綁,但是防疫警覺不能鬆懈;不論出勤上班或居家工作, 均要落實相關防疫措施。

 (本文網址連結: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210803/39453288.html)



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

  <分享職安新聞>未來1周全台高溫溼熱 戶外工作善用「奉茶行動」APP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為防堵本土疫情擴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全民務必戴好口罩、勤洗手及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共同對抗疫情。但在炎炎夏日進行戶外工作,除做好防疫外,也要謹慎避免熱傷害。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今(28)日天氣高溫炎熱,且未來一周各地降雨機率高,易處於高溫溼熱環境,營建業、漁業、農業、運動員等戶外工作者經常得在高溫戶外工作、活動,所處高溫環境中溼度增加,會影響身體流汗功能,排汗散熱的效果也會降低,如果沒有適時作好防護措施,可能進而引發中暑、熱衰竭。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事業單位可利用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設置的熱危害預警行動資訊網查詢所處地點的熱危害風險等級,而辛苦的戶外工作者,可依照以下預防熱傷害4招,視天候狀況採取預防措施:

 1.適時補充水分 

.在炎熱的環境中,不論活動程度為何,都應隨時喝水,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 

.注意尿量及顏色,若尿量減少、顏色變深,表示體內水分不足。 

.避免飲用酒類飲品。

2.注意作業環境的溫度、溼度與身邊夥伴狀況 

.隨時關注氣象及氣溫溼度的變化。

.注意作業時間,戶外工作避開中午太陽直曬的時段。

.作業環境提供遮陽、採用隔熱與通風設備,並營造涼爽的休息場所。

.避免密閉環境,並保持空氣流通,並隨時注意身邊夥伴狀況。

3.做好個人防曬措施

.作業服儘量以穿著寬鬆、透氣而顏色較淡的衣服。

.作好防曬措施,戴遮陽又通風的帽子。

4.注意個人健康狀態

.注意使用可能會誘發中暑之藥物,包括增加產熱(如甲狀腺素)、或增加水分流失(如利尿劑)等之藥品。

.從事高溫或高溼度環境之作業者,應進行職前與定期的身體健康檢查。

       國民健康署建議如戶外工作者或有找水需求的民眾,可以透過「奉茶行動」APP,快速且方便找到最近距離的奉茶站(目前全台已設置超過7千站),以減少塑膠瓶的使用,能解渴又兼做環保;另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本文網址連結: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1728W0215)

 

2021年7月27日 星期二

  <分享職安新聞>後疫情時代部署 專家推企業【職安感控三方針】

為了解目前台灣企業雇主對於職場傳染病預防的重視度,由博思市場調查研究有限公司於2021年2月執行、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特發表【企業防疫福利大調查】成果,顯示已有6成(60.8%)企業提供不限病種之疫苗相關福利措施,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湯大同理事長說明,本次調查顯示雇主已有傳染病預防之意識,但仍有4成的待進步空間,其中風險偏高的運輸倉儲業者,僅4成有疫苗福利,低於平均;更有高達1/3的企業自去年疫情爆發後,仍無提供員工相關疾病衛教內訓課程,職安警覺性過低。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暨台大兒童醫院黃立民院長表示,疫情流行期間,雇主應加強預防與新冠肺炎症狀相似的呼吸道傳染病,其中職場上多見百日咳、流感及肺炎鏈球菌之傳染,若引發共同感染 (Coinfection),會加重其肺炎嚴重性。調查顯示,其中流感(78%)為最多雇主提供之疫苗福利,但肺炎鏈球菌疫苗(9.9%)、百日咳疫苗(2.7%)的補助比例仍遠遠不足。

有鑑於此,湯大同理事長與黃立民院長攜手提倡【職安感控三方針】,呼籲所有企業雇主應落實:【疫苗接種】、【疾病衛教】、【疫情監測】,疫苗接種是傳染病防治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相關預算的投入能降低企業於傳染病爆發時損失的成本,也保護整體國人健康安全。

黃立民院長說明,目前全台提高警戒來預防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但根據美國一回溯性研究,職場最常見的感染原其實為細菌,緊接才是病毒、真菌及寄生蟲 ,其中,在工作場域中多見的細菌類傳染病為百日咳(百日咳桿菌)、肺結核(結核桿菌)、以及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肺炎鏈球桿菌),而病毒類傳染病則要重點預防季節性流感、B肝等 。

疫情流行期間,雇主應加強預防與新冠肺炎症狀相似的呼吸道傳染病,雖然新冠肺炎疫苗在台灣尚未普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的「COVID-19期間免疫指導方針」中 ,也建議凡能預防呼吸道感染的疫苗:百日咳疫苗、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能接種就應接種。此次調查顯示,企業已有相關意識,其中流感(78%)為最多雇主提供之疫苗福利,然而肺炎鏈球菌疫苗(9.9%)、百日咳疫苗(2.7%)的補助比例仍偏低,提醒企業們可優先安排相關接種計畫,預防秋冬來臨疫情再起。

數據顯示,醫療保健業者明顯防疫意識較高,有近9成提供員工疫苗福利;其他高風險的運動、休閒娛樂、教育、食品加工的企業也都有超過半數提供疫苗福利,但傳染病風險也偏高的運輸倉儲業者,卻僅4成有疫苗相關措施,應特別注意。

湯大同理事長補充說明,職場傳染病之預防更賴全體員工能做好自我健康管理、自主識別感染風險,但有高達1/3的公司在疫情期未安排疾病衛教內訓,且進一步詢問是否有在規畫,仍只有2成(20.2%)有意願在未來提供員工更完善的防疫教育訓練講座,湯大同理事長敦促雇主應正視現代傳染病時代的來臨,疫情期仍可安排臨床專家線上授課,辦理課程並不難。

(本文網址連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1800/5628262)

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分享職安新聞> 客運未保乘客責任險 擬公布業者姓名

〔記者鄭瑋奇/台北報導〕公路汽車客運業及市區汽車客運業攸關民眾安全,交通部近期預告修正公路法,規劃新增七十八條之二條文,當業者未依規定投保乘客責任保險,或嚴重違反工作時間規定導致疲勞駕駛等,限期改善無效,除原處分外,再增加對外公布違法業者名稱、負責人姓名,希望透過名譽處分,收制裁之效。

交通部表示,今年初立法院在討論勞安、職安時,有立委認為違反法規的不良廠商都會公布名稱,但攸關民眾安全的公車、客運卻無相關規定,且這些業者違反勞基法工時規定更是時有所聞,要求揭露業者資訊給予名譽處分。

交通部指出,汽車運輸業經營不善、妨礙公共利益或交通安全(包含嚴重違反駕車時間、工作時間規定導致疲勞駕駛等),經限期改善但逾期不改善或改善而無成效者;及受停止部分營業處分一年以上仍未改善者;汽車運輸業派任未領有職業駕駛執照或不合格駕駛人;公路汽車客運業、市區汽車客運業未依規定投保乘客責任險,主管機關應公布其名稱、負責人姓名、違反條文及處分內容規定。

(本文網址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62674)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分享職安新聞>烟花颱風來襲 陳信瑜籲雇主做好工安、加發津貼給勞工

 <分享職安新聞>烟花颱風來襲 陳信瑜籲雇主做好工安、加發津貼給勞工

       烟花颱風進逼台灣,北市府昨(21)日晚間災害應變中心提升為二級開設,嚴防颱風帶來的影響。勞動局長陳信瑜表示,雇主應隨時注意颱風動態,並負起颱風天勞工出勤及外勤安全,建議雇主對於不論是外勤、需至辦公室上班或是居家辦公的勞工,考量辛苦出勤的情況下,皆應加發津貼給勞工;同時指示勞動檢查處加強工地安全的預檢措施,積極防災。

  中央氣象局今(22)日尚未發布陸上颱風警報,但預估未來仍有增強趨勢,未來24小時北部降雨會趨於頻繁,週五、週六將最接近台灣,將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北部山區甚至有局部豪雨等級以上劇烈降雨發生。

  陳信瑜呼籲,雇主應採取安全防護措施,維護颱風天外勤工作人員工作的安全,限縮外勤區域或以汽車、計程車為外勤交通工具及提供適當個人防護具等,並由雇主或主管人員以書面指派,保存紀錄備查。

  陳信瑜指出,颱風影響期間,若勞工發現出勤恐有危害生命安全,可向雇主說明後,行使「退避權」停止出勤,自行停止工作退避到安全場所,雇主可不給付這段時間的工資,但未經勞工同意,雇主也不得強迫勞工出勤。

  針對外送服務,陳信瑜說,雇主於颱風期間應重新考量淹水、強風、大雨、道路受損等外送作業風險合理派單,並提供必要的安全衛生防護措施;外送平台業者於政府機關因天然災害宣布停止上班期間,應立即通知外送員停止外送服務,違反該規定依「臺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第12條規定可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

  新聞記者採訪高風險新聞事件時,陳信瑜表示,雇主應針對現場可能的危險情境,進行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且應使其接受特殊的專業及安全訓練,對於採訪時的人員、裝備、安全措施及意外保險也應妥為規畫,採訪人員也應遵守危機事件現場所設置的新聞警戒線及相關配合措施,在未有新聞警戒線的場所時,應維持適當安全距離,以確保自身安全。

  至於多數勞工關心颱風期間相關出勤工資問題,陳信瑜指出,依現行勞動部公告之「天然災害發生事業單位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要點」規定,只要勞工的工作地、居住地區或正常上下班所經過的地區,該轄區首長宣布停止辦公,勞工無法出勤時,雇主依該要點不得視為曠工、遲到或要求勞工以事假或其他假別處理,並於出勤紀錄以颱風停班註記,事後也不得強迫勞工補班、扣發全勤獎金、解僱或為其他不利的行為。

  陳信瑜補充,如當日有出勤義務的勞工,如因家庭成員有受照顧需求,得依《性別工作平等法》第20條申請家庭照顧假,家庭照顧假請假日數併入事假計算,雇主不得拒絕,也不得視為缺勤,影響勞工獎金、考績或不利處分,違者將處2萬至30萬罰款,並公告事業單位及負責人姓名。

(本文網址連結:https://bola.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098B457D83590D7F&sms=72544237BBE4C5F6&s=CC8B19A120337D73)

 

2021年7月21日 星期三

<分享職安新聞>政院拍板!勞工職災保險法明年5/1實施 家事移工強制納保

 〔記者李雅雯/台北報導〕行政院拍板《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明年5月1日勞動節實施,該法上路後將擴大強制納保對象,包括:外籍家事移工強制納保、登記有案的事業單位皆須強制為勞工投保職災保險。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4月在立法院完成三讀,實施日期明定由行政院敲定。現非勞保強制投保對象的外籍家庭看護工或幫傭將納為職災保險強制納保對象;登記有案的事業單位皆須強制為勞工投保職災保險,初估增加14萬家投保單位、33萬人納保,由雇主全額負擔保費。

勞動部官員證實,法案將在明年勞動節實施上路,除了擴大強制納保對象外,先前暴露在職災保險安全網的臨時工、零工等,將提供可簡便加保途徑,以促進加保職災保險動機。預計將有3個加保途徑可提供:便利商店事務機、勞保局開發APP或由職業工會人員協助。由於母法還未實施、子法仍在跑行政程序中,3個簡便加保途徑目前還在醞釀中。

勞保部官員指出,勞工職災保險法明年勞動節上路實施,將會用時下的職災費率作為費率,後續3年維持同樣的職災費率。職災保險費率每3年精算1次,不過精算時間點和職災保護法上路時間不一定會對上,職災保險法採用費率仍會用當下的職災費率。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擴大職災保險強制納保對象,且拉高職災保險投保薪資下限和上限,若以現行基本工資2.4萬元、平均職災費率0.21%計算,雇主每月每名勞工職災保費負擔為50元到153元不等,職災保險覆蓋率可從現行73%拉到9成。

外籍家庭看護工或幫傭將納為職災保險強制納保對象,若以現行基本工資2.4萬元計算外籍家庭看護工或幫傭的職災保險費用,用未分類其他服務業費率0.17%計算,雇主每月全額負擔保費為41元。受僱於自然人雇主的勞工可循便利加保管道加保職災保險,屆時將提供單一費率提供加保。

(本文網址連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10700)



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

 <分享職安新聞>新聞中的法律/職場霸凌vs.雇主管理

職場霸凌議題已受到各國重視。因《性別工作平等法》的實施,整體社會對性騷擾防制法律制度,上了軌道,也引導民眾的觀念。未來若要針對職場霸凌建立新制度,應著重現行法很難救濟、無法處理的部分,才有意義,在實務上須先劃清職場霸凌與雇主經營管理界線。

總歸來講,職場霸凌有兩大部分,一是職場持續不合理行為;二導致被害人身心受影響。但這是從被害人來看,若從加害人、行為者來看,與雇主經營行為如何劃分,這才是眉角之所在。


實務上,曾有案例是有一全國性機構,在澎湖有一分支機構,最高負責人是一位男主管,對特定女下屬看不順眼,這位女下屬離婚,男主管對女下屬照三頓罵,不論是公開或私下場合,都會罵她是「離婚女人,所以連公事都處不好」。因為頻率太高,錄音都有,於是女下屬提出性騷擾申訴。被罵離婚怎麼用性騷擾處理?因為性平法不只處理毛手毛腳,還包括性別歧視,所以這個職場霸凌最後是用現行法處理。


第二案例的當事人是大公司中級主管,辦專案做得很好,但公司將他調到一個獨立部門的虛擬部門,只有他一個人,也沒有下屬,做什麼事也不知道,但要做例行性報告,頗有冷凍他、逼退他之意,讓這位中級主管感到孤立,非常痛苦。


這位中級主管訴諸《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規定:雇主應對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之不法侵害,應妥為規劃並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以為預防。他並向公司申訴,公司也有因此成立小組,做了處理,結果查無事證。他也向勞工局申請調解,但不成立。


很遺憾的是,到底原因是什麼,令公司這樣對待這位中級主管?當事人至今仍不明瞭。過去看到很多公司為打壓工會會員,將其冷凍,調到會議室,讓他每天看報紙,讓大家側目看他,有很明顯不當勞動行為的動機;但這位中級主管並非工會幹部;我國職安法第6條的「不法侵害」,但被調到虛擬單位,沒事做薪水照領,這是不法侵害?因為找不到不法侵害動機,那怎麼辦?


針對職場上職場霸凌,現行法的確已很難救濟,而要循職場霸凌救濟,制度又不完善。受到職場霸凌的員工,多半是離開公司,然後依勞基法第14條,請救資遺費,但能否成功是大問號,而且資遣費也不高。


以上述孤立案子,公司願意把他冰凍起來,每月付他月薪10萬元,這種情況如何救濟?只能請求資遣費?若繼續留在職場怎麼辦?老闆未能分派合理的工作給我,訴訟要怎麼打?台灣法院對職場霸凌的觀念未跟上國外,法官一定不會認定是職場霸凌,因為人家沒有打你、罵你,整天沒事,雇主仍每月如實付10萬元,但當事人精神上十分痛苦。


職場霸凌要如何定義、與雇主經營管理如何劃清界線,未來須做更多討論及個案的累積。國外也都已進行探討,台灣才剛開始,但有起步就不嫌晚。(本文由鴻毅法律事務所律師廖蕙芳口述,記者江睿智採訪整理)

(本文網址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7243/5610422)

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

<分享職安新聞> 微解封上班去!通勤上班族6點防疫SOP不可少

今天是「微解封」第1天,不只商家、景點重新開始營業,許多上班族也解除WFM回公司上班了,但是可別因為微解封就防疫鬆懈了,出門通勤的時間一長,就無形增加染疫的風險。遵循6點防疫措施SOP,讓你安全通勤、安心上班。

根據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汙染率最高是手機(78%)、其次是電話(40%)、廁所( 81%)、門把(16%)、電腦鍵盤(40%)、滑鼠(33%)、電梯按鈕(43%)。是否覺得熟悉呢?因為這些都是上班族「經常觸碰的物品」,做好6大防疫措施,才能保護自己和同事的健康安全。

一、隨身攜帶酒精瓶
一般上班族通勤時間落在30~60分鐘,這段長時間內若不慎碰到多人接觸的物品(如:公車捷運把手),想要及時消毒,可以在身上隨身攜帶小包裝的酒精,隨時替雙手消毒以免不小心沾染口鼻。

二、按電梯使用衛生紙或鑰匙
進公司上班大多人會搭乘電梯,而電梯按鈕一天不曉得被多少人按過,也許藏著病毒,因此建議使用衛生紙、按完即丟,或者使用鑰匙,也要記得擦拭酒精消毒。

三、進入公司量測體溫、雙手消毒
不管是企業還是商家,入內第1件事就是量體溫、消毒,一旦發現自己體溫異常,千萬不可逞強上班,要立刻通報主管並休假到醫院檢查。入內消毒雙手要要確實,千萬不可應付了事,把病毒帶進公司。

四、辦公桌、鍵盤、滑鼠、電話全面清潔
不只雙手要消毒,到達自己的辦公桌後,常用的辦公桌、電腦鍵盤與滑鼠,以及桌用電話皆用酒精或清潔液消毒,保持工作環境的清潔。

五、不宜群聚用餐
即使現在微解封,但用餐時容易有飛沫噴濺,建議上班族還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用餐,不要與同事同桌用餐、聊天。

六、口罩不可少
出入公共場所要記得口罩不離身,建議上班族包包裡可以多放幾個,以免口罩髒掉或是掛繩斷掉等突發問題,臨時找不到口罩使用。另外提醒回家後第一時間就把口罩丟掉,千萬不可以重複使用。
(本文網址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713004879-260405?chdtv)

<分享職安新聞>職安署籲雇主遵守職場防疫 納查核輔導項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13日適度鬆綁部分防疫措施,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今天呼籲,鬆綁不等同鬆懈,雇主仍應遵守職場防疫原則,將請勞檢機構把職場防疫納為查核輔導項目。

勞動部職安署職業衛生健康組長張國明今天受訪表示,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已逐步控制,指揮中心適度鬆綁部分防疫措施,但疫情3級警戒持續至26日,現在仍在警戒期間,「微解封不能放鬆防疫」。

張國明說,疫情警戒等級目前仍維持第3級,事業單位還是必須遵守防疫相關規定,其中針對駕訓班、電影院、餐飲業、室內外運動場所及旅行業等指揮中心公告可適度鬆綁措施的事業單位,因應鬆綁後可能增加染疫風險,業者除了應遵守第3級警戒管制外,也應參考各主管機關所訂定的相關指引規定,適當調整營運模式及落實相關防疫措施。

張國明表示,為督促雇主防疫,職安署5月起就有執行兩方案查核職場防疫措施,一是針對高風險行業、二是一般勞檢,因應微解封,後續也將請勞檢機構將這次鬆綁防疫措施的事業單位納入查核輔導對象。

張國明提到,根據統計,針對高風險行業包含物流業及賣場等的查核項目已查核4000多場次,而一般勞檢的查核已查核7000多場次,目前職安署的官網已建置職場防疫專區,彙整職場防疫相關資訊,提供事業單位參考運用。
(本文網址連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5598500)

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

<分享職安新聞> 面臨同仁殉職、受難者家屬情緒潰堤 消促會籲正視消防員創傷壓力

彰化喬友大廈上月發生重大火災事故,導致一名消防員不幸殉職,引發社會關切消防員身心安全。對此,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14日對外發聲,表示消防員被掛上英勇形象,在值勤時面臨重大事故、同仁殉職、受難者家屬情緒潰堤,都讓消防員身心俱疲,喊話中央正視消防員的創傷壓力。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理事長黃鈺翔說:「重大事故、同仁殉職,甚至是現場家屬情緒,帶給我們的衝擊與創傷,這些都是我們PTSD的來源。初級預防就是教育;第2點,二級預防,定期輔導;第3點,三級預防緊急介入。」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教授楊啟正表示,「大家要你一個英雄角色,那你就會面臨很多可能所謂汙名化的議題在這裡面。」消防員工作屬於「高危勞」性質,世界各國已建立相關機制,關心消防員心理需求,台灣仍慢半拍。黃鈺翔強調,基層需要職災防護,建立職前預防,而不是事後慰問。同時,教導消防員認識PTSD創傷壓力症候群。

不過,有諮商心理師分析,消防員身分加上男性剛強形象,反而阻礙第一線工作者的求助意願。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羅惠群指出,「除了生理的健康,也要回歸到一個心理健康的注重這件事。」

羅惠群強調,消防員尋求協助不丟臉,應去除心理諮商顯示懦弱的汙名化。此外,也點出消防員有睡眠問題,不只引發身心疾病,專注度受影響,可能導致值勤發生意外。立委則呼籲中央編列預算,協助地方政府建立制度,給予消防員心理支持服務。
(本文網址連結: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5160?fbclid=IwAR0rnQRfDXYXHUJ3TvCKfYiotj0R6Gye_MJRj_7qeLWAyBCNR_PN8ykVbmI)

<分享職安新聞>未接種疫苗職員返工或被要求佩戴口罩甚至錯開上班時間

專家表示,未接種疫苗職員返回工作場所時可能會被要求佩戴口罩。

【星島綜合報道】專家表示,未接種疫苗的工作人員在返回辦公室時可能會被要求繼續佩戴口罩,避開公共區域,甚至是被安排錯開時間上班,或待在家中辦公。

隨著工作場所開始重新開放,僱主們正在努力解決如何確保所有職員的安全,包括那些未接種疫苗的人士。

人力資源專家說,這種情況可能會讓未接種疫苗的人蒙羞,並可能引發一些人的職場焦慮。

部分僱主制定了激勵措施,鼓勵員工接種疫苗,比如帶薪疫苗接種假,以及注射後的禮品卡和公司贈品等。也有一些人擔心公司會制定政策,包括讓接種疫苗成為就業的必要條件,這樣一來那些因個人原因不接種疫苗的職員或被迫失業。

總部位於多倫多的人力資源、健康和安全咨詢公司Peninsula Canada的勞動法專家奇奇尼(Olivia Cicchini)說:「我們有一些在辦公室工作的客戶希望在他們的工作場所提出強制性的疫苗政策。不過,你要能證明你需要這個要求,比如你的員工在見客戶時,或者你沒有足夠空間來保持距離,那麼你可能就能證明你需要這麼做。」

奇奇尼又說,但是由於醫療或宗教原因而不能接種疫苗的人,以及大多數工會的工人都講免於強制接種疫苗的要求。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針對哪些選擇不接種疫苗的員工規定,比如強制佩戴口罩、錯開工作日或將未接種疫苗員工隔離到辦公室的特定區域,則會引發人們對私隱和污名化的擔憂。

多倫多大學組織行為和人力資源管理副教授茨威格(David Zweig)說:「如果這樣就變成了一個私隱問題,因為突然之間,所有人都知道你沒有接種疫苗。」他認為,僱主應該首先制定激勵措施,鼓勵那些對接種疫苗猶豫不覺得員工去接種。

茨威格強調,僱主的首要任務仍然是確保所有員工的集體安全,因此不接種疫苗的員工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包括工作時必須佩戴個人防護裝備等。
(本文網址連結:https://www.singtao.ca/5031949/2021-06-29/news-%E5%B0%88%E5%AE%B6%E7%A8%B1%E6%9C%AA%E6%8E%A5%E7%A8%AE%E7%96%AB%E8%8B%97%E8%81%B7%E5%93%A1%E8%BF%94%E5%B7%A5%E6%88%96%E8%A2%AB%E8%A6%81%E6%B1%82%E4%BD%A9%E6%88%B4%E5%8F%A3%E7%BD%A9%E7%94%9A%E8%87%B3%E9%8C%AF%E9%96%8B%E4%B8%8A%E7%8F%AD%E6%99%82%E9%96%93/?variant=zh-hk)

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

<分享職安新聞>勞動部紓困加碼!停業、無薪假勞工再補貼1萬 資格曝光

因為疫情影響,各行各業被迫放無薪假,勞動部最新補助出爐,薪資補貼的部分將薪資分成三級,補助在職勞工分別3500、7000、11000元,補貼請領月數可以到24個月,7月1日實施,另外投保薪資在2萬3100元以下的受雇勞工,無論正職或是打工都可以領到1萬元生活補貼,度過疫情帶來的生活衝擊。

受到疫情肆虐,餐飲店拉下鐵門被迫休業,或是轉型拼外送,八大娛樂業關閉,勞動部緊急加碼紓困補貼和充電補助,雙管齊下。

勞動部訓練發展組長沈文麗:「勞動部特別因應這次疫情,三級警戒所造成,對於減班休息的在職勞工生計上面的衝擊,所以我們分別針對於充電再出發計畫,以及安心就業計畫做個加碼。」

減班休息員工充電再出發,訓練時數從120小時提高144小時,在職勞工上遠端課程,可領取23040元訓練津貼。

還有安心就業,從原先的補助薪資差額50%調整成三級,分別補助3500元、7000元或11000元的金額,請領月數上限為兩年,7月1日起實施。

另外,停業或是無薪假勞工投保薪資在23100元以下,再補貼1萬。

民眾:「我現在是服務業,我是這一次剛好符合這個資格,但其實雖然公司沒有,就是放無薪假或停業這樣,可是我覺得1萬塊對我來說是不無小補,我還是會去申請。」

新北市也針對中央紓困範圍外的行業推出補強版,包含娃娃機、釣魚釣蝦場、桌遊店,只要配合政府停業,業者給付沒有達到基本薪資就能申請紓困,企業部分,依照全職員工數乘以1萬元,員工部分則是最高可領4萬元。

早餐店家楊家葳:「這波疫情影響到餐飲業超多的,看侯市長新北市這邊可不可以擴大,一些餐飲業、餐飲業真的差好多,不只是早餐店,各行各業都好差。」

新北還推出防疫節能措施,商家裝設PVC布簾、吸頂循環扇最高補助5萬元,從30日開始申請,中央地方各自增列紓困項目,擴大照顧對象,及時雨讓民眾更有感。
(本文網址連結: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60609......)

2021年6月26日 星期六

<分享職安新聞>怕遭停工竟破壞職災現場 世紀鋼鐵判罰8萬、廠長3月刑

 鋼鐵大廠世紀鋼鐵公司4年前發生工安意外,蘇姓泰國籍工人遭脫鉤的鋼樑壓到下半身,導致多處骨折、尿道肛門重傷,未料黃姓廠長為避免遭停工,竟命林姓課長、陳姓衛生人員移動職災現場、偽造不實報告給職安署,法院依偽造文書判3人3月徒刑、拘役50日,可上訴。

檢方調查,黃、林及陳當時分別是世紀鋼鐵觀音廠總廠長、製造部課長及環境安全衛生人員,2017年9月6日早上11點多,因廠房的「BH大鈑後方出貨區」操作固定式起重機將放置地面的5支鋼樑吊上聯結車時,發生吊掛勾頭鬆脫,當場壓到泰國籍蘇姓工人。

蘇下半身遭重壓,導致骨盆及左腳多處骨折、尿道及肛門多處受創,住院治療將近1個月,但黃等人明知發生職業災害,除必要的搶救不能移動、破壞現場,但他們為避免作業區遭停工,以確保出貨時效等。

黃就指揮林將職災現場移到同廠的H棟,以此方式破壞現場,並由陳在業務文書的意外事件報告表中,登載「發生地點:H棟」、「事故發生經過:事後當事人口述,腳踢到枕向前撲倒後,H 型鋼倒下壓住下半身」等不實事項,再向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報告。

法院審酌,黃姓廠長、林姓課長身為管理者,本應確保勞工安全,竟輕忽吊鉤應設置防止脫落裝置,導致外籍勞工受重傷,事後又共謀破壞職災現場、製作不實文書,考量其等犯後坦承、無前科,各依偽造文書判黃、林及陳,有期徒刑3月、3月及50日,均緩刑2年。

法院也認為,世紀鋼鐵未善盡提供安全施工環境給與勞工的義務,審酌公司違反義務的程度、本件職業災害造成危害等,以及事後已經和勞工和解等,判世紀鋼鐵罰金8萬元。

桃園地院依偽造文書判黃姓廠長3月徒刑、世紀鋼鐵罰金8萬元。記者曾健祐/攝影
桃園地院依偽造文書判黃姓廠長3月徒刑、世紀鋼鐵罰金8萬元。記者曾健祐/攝影

(本文網址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7321/5552132

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6月份產投補助課程皆“遠端視訊”上課』

因應疫情,本協會2021年6月份招生中的3班產投補助課程(如下)皆依規定採用“遠端視訊”教學,距離不受限、學習不斷電!
每班上課費用都是2,880元(政府補助80%~100%),
補助名額有限~趕快報名:

1、企業生產精實主管訓練班:6/19、6/26、7/3

(本班補助名額目前只剩3個喔!
♦️講師:林李旺 老師
♦️報名連結:

2. 人資人員必修的勞基法與職安法訓練班:6/19、6/26、7/3

(本班補助名額目前額滿,可先報名候補,待有名額釋出將依順序通知遞補繳費。或可報名全額自費生2880元,也只有5個名額喔!
🔸講師:張妏甄老師、張凱華老師
🔸報名連結:
https://ojt.wda.gov.tw/ClassSearch/Detail?OCID=135002&plantype=1&fbclid=IwAR0P8kz2x-oGjaepDcLCTK5SoEmtdhXuW5kus9w4CYKkjHZKch-i464Q2X4

3. 數位時代的企業內部講師培訓班:6/26、7/3、7/10

(本班補助名額目前只剩9個喔!
👉講師:卓武漢 老師
👉報名連結:

🔊三年七萬產投課程🔊

聯絡專線:(02)2393-2769*32
聯絡信箱:amtwhspa@gmail.com

產投補助課程


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本協會公告>2021端午節連續假期

各位朋友您好!


社團法人台灣職場健康與安全專業協會2021年的端午節連續假期為:
6/12(六)6/14(一)
2021/6/15(二)正常上班為您服務!

祝 端午佳節愉快!!





 

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關於本協會舉辦之課程因應疫情之處理方式】

親愛的會員/學員,您好:
 
疫情嚴峻,敬請留意本協會的課程相關訊息,我們皆會即時遵循疫情指揮中心與勞動部各分署的公告,來安排各課程是否需要調整為線上視訊教學、或是延期、取消等因應措施,如造成困擾敬請您見諒,感謝~
祝福大家平安健康,我們一起來做好防疫措施,希望疫情趕快解除。
 

社團法人台灣職場健康與安全專業協會 敬上 

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

〈分享政府資訊〉居家運動新模式 健康動起來

      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民眾在家可透過簡單安全的居家運動加強自身防護力並維持體能,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供以下4個居家適度運動的妙招,讓您在家鍛鍊身體,提升防疫能力:

一、核心穩定、瑜珈、徒手訓練效果好:在家可以進行核心穩定、瑜珈、徒手訓練,如雙人反向跳、蹲馬步、超慢跑、太極拳、八段錦、上班族健康操、高齡者健康操等,強化平衡力、肌力、肌耐力、柔軟度或心肺耐力,促進健康。
二、水瓶、彈力帶簡易器材多變化:除了徒手運動,可以運用家裡的水瓶、彈力帶等簡單的器材進行訓練,以循環訓練方式針對上肢、核心、下肢設計運動動作,使用2瓶礦泉水,就可以在家隨時健身,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6分鐘就可消耗約32卡熱量,如同在健身房的運動方式。
三、椅子、門框、牆壁皆是好設備:另外也可以扶著沒有輪子的椅子做深蹲,年紀較大的長輩則可以進行坐姿站起,或是借助門框、牆壁做伸展、伏牆挺身、抬腿等運動,增加動作的變化性。
四、親子互動、代間互動、全齡運動樂趣多:小朋友停課在家學習期間,爸爸媽媽可以和小朋友一起遊戲運動、推彈力球、跳跳繩等,小朋友也可以幫阿公阿嬤搥搥背,以每分鐘約60次且不痛為宜,不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增進代間祖孫情。

      國民健康署呼籲防疫期間,在家仍需適度的運動,並注意運動空間通風、出汗後保暖及適時補充水分,以更好的健康狀態共同抗擊疫情。此外,研究指出測量體重有助於節制口腹之慾,民眾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天天量體重」,讓大家防疫在家,也能做好體重控制,以避免體重直線上升。



資料來源:2021/5/28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本文網址連結: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306&pid=14076

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

〈課程與活動〉數位時代的企業內部講師培訓班

 本課程改為以「Google Meet」線上視訊教學~

⚡三年七萬產投課程推薦⚡

😷全球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實體課程停辦,轉往數位化、線上學習已成為教學市場的顯學😎~~企業也紛紛投入數位課程以持續辦理員工教育訓練,因此內部講師具備課程數位化能力也成為當務之急!但是忙碌的內部講師們要如何快速掌握數位課程的規劃與技巧呢?來來來!讓專業的卓武漢老師(利用三個週末的時間)直接教您這些知識技能吧‼

✔課程名稱:數位時代的企業內部講師培訓班

✔上課日期:6/26、7/3、7/10 (18小時)

✔上課時間:09:30~16:30

✔上課地點:台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4段1727號(東海大學管理學院),開課前兩週會依據疫情指揮中心及產投辦公室指示,評估進行實體或遠端教學

✔上課費用:2,880元(政府補助80%~100%)

✔上課講師:卓武漢 老師

👉報名入口:

https://ojt.wda.gov.tw/ClassSearch/Detail?OCID=135003&plantype=1




2021年5月25日 星期二

<分享職安新聞>WHO研究:長工時殺人

一周工作幾個小時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的最新研究,每周工作 55個小時以上者,中風和死於心臟疾病的風險都會升高。

74萬5,000人死亡

周一(17),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勞工組織(ILO)公布了它們的最新研究,這份研究是全世界首份針對「長工時」的全球研究,結果顯示 2016年全世界有 74萬5,000人因為長工時導致的中風和心臟疾病而死亡,和 2000年因此死亡的人數相比增加了 29%,而這些死者的共通點是每周至少工作 55個小時。

每周工作55個小時

這份研究還發現,每周工作 55個小時以上者比起每周工時介於 35-40個小時者,中風的風險高了 35%,死於心臟疾病的風險高了 17%。

長工時重度受害者

不只如此,在這份囊括全球 194個國家的研究中還提到,住在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區域(日本、中國、澳洲等)國家的勞工,是飽受長工時的重度受害者,且又以男性、中年以上勞工為大宗。

要為三分之一疾病負責

研究人員表示,長工時帶來的害處起碼要為三分之一和工作有關的疾病負責,且長工時導致健康狀態低落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透過人體對壓力的直接反應;第二種是勞工會因為長工時而出現傷害自己健康的行為,像是抽菸、喝酒、亂吃、少運動和睡得少。

壓力惡性循環

今年 32歲、在英國里茲市(Leeds)擔任服務工程師的佛斯(Andrew Falls)就說,他的上一份工作工時長得不得了,不管是對他的生理還是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每周工作 50-55個小時是常態,我也常常好幾周都不在家裡,」佛斯繼續說:「壓力、抑鬱、不安,這些都是極其糟糕的惡性循環,結果我一直都處於害怕被淘汰的狀態。」

五年後,佛斯終於受不了長工時的緊繃狀態,選擇離職並且重新接受訓練,成為了一名軟體工程師。

鬼門關前走一遭

對今年 45歲、在匯豐銀行(HSBC)擔任監管專案經理的弗羅斯提克(Jonathan Frostick)來說,長工時讓他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也讓他下定決心調整工作方法,他說:「我不再整天都掛在Zoom上。」弗羅斯提克也把他對工作的調整寫成文章在LinkedIn上分享,短短幾天就獲得了成千上百名讀者的共鳴。

雖然弗羅斯提克並沒有怪罪匯豐銀行,但一名受訪者表示:「公司們會繼續將員工推向極限,它們才不關心你的個人健康。」

高盛每周工作95小時

和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的員工相比,每周 55個小時的工時宛如小巫見大巫。根據調查,第一年入職的投資分析師平均工時高達 95個小時,每天只能睡 5小時。

這不是「認真工作」

今年三月,13名高盛員工一起作了內部調查,要揭露長工時對員工身心狀況的影響,並警告高盛要是六個月內情形不見改善,他們很有可能會辭職,畢竟這樣「無人性」的工作條件已經上升到幾乎在虐待他們的地步。

一名接受調查的高盛投資分析師說:「(我們的)睡眠遭剝奪、資深銀行員對待我們的行徑、心理和生理上的壓力...我小時候曾經歷過被寄養的過程,待在高盛受到的對待比寄人籬下還糟。」

另一名接受調查的高盛員工說:「這已經超越『認真工作』的範疇了,這是一種虐待。」

所有接受調查的人都說,在高盛工作對他們和親友的關係有負面影響,其中有 77%的人表示他們是職場虐待下的受害者。

心理、身體健康直直落

根據員工們提供的數據,他們在加入高盛前,對自己在心理健康上的評估 10分中有 8.8分,對身體健康的評估 10分中有 9分;但在加入高盛後,心理健康掉到 2.8分,身體健康掉到 2.3分。

每周最多工作80個小時

最後,這份調查建議公司替他們的每周工時設下最多 80個小時的限制,並且在周五晚上九點後或周六不要安排任何工作。

加強實施「周六例外」政策

對於員工們的要求,高盛發言人夏普(Nicole Sharpe)表示:「我們知道我們的員工們非常忙碌,因為業務蒸蒸日上,且交易量來到歷史新高。」

「隨著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已經持續一年,我們知道員工們都神經緊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開始聆聽他們的擔憂,並且採取各種行動來處理這些擔憂。」

高盛強調,在收到員工對長工時的反彈後,它們開始加強實施「周六例外」政策,想讓員工在周六可以不要受到工作干擾,並且將初階員工的某些工作自動化。

COVID-19來襲 遠距工作人數上升

回到WHO和ILO的這份研究,雖然研究橫跨的時間不包含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期間,但WHO官員表示,隨著越來越多人遠距工作,再加上經濟蕭條,這兩者都有可能增加和長工時相關的風險。

WHO技術官員佩加(Frank Pega)說:「我們手上有些證據顯示,當一國進入全國封鎖時,人們的工時會增加大約 10%。」

模糊家與工作的界線

WHO幹事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則說:「COVID-19(武漢肺炎)大大改變了許多人工作的方式,在許多產業中,遠距工作成了常態,往往會模糊家庭和工作的界線。除此之外,許多企業被迫縮減規模,或是停止營業來省錢,而那些沒被裁員者的工時變更長。」

「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值得冒中風或是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政府、雇主、勞工需要一起設下工作的限制,保護勞工們的健康。」

長工時恐導致早死

WHO環境、氣候變遷和健康部門主任內拉(Maria Neira)說:「每周工作 55個小時以上是一項嚴重的健康危害,是時候讓我們所有人、政府、雇主和勞工正視這項事實:長工時可能導致早死。」

WHO技術官員佩加建議雇主設下工時限制,合理的工時才能真正增加產量,「在面臨經濟危機時,不增加工時確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此篇新聞來源:【2021-5-18/地球圖輯隊】

https://dq.yam.com/post.php?id=13869&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post&fbclid=IwAR37kpghyTk8z2ORxK2GYg9KO95AWOA36oJVIs8GWuEKhv5BUJcZg1NKK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