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分享職安資訊>春節期間肯定大魚大肉、睡飽吃飽,在開工上班之前先來讀讀這篇專欄文章

【過年大崩壞,身材急救篇】

經過一個過年的崩壞,各種「辛苦一年還不放縱,太對不起自己」為開頭的失憶行為後,體重計不是會在我們選擇性失明時自動消失,就是自動故障(體重增加一定不是我們變胖,保證是體重計壞掉!!)

But,要收假時,衣服自動縮水、褲子拉鍊自動拉不起來(一定是壞掉了!),就是需要好好面對的問題(不然出不了門啊!哭)。

別擔心,今天跟大家分享兩招身材急救好方法!

在開始急救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一般人每天脂肪重量增減大約是200公克,多餘的那些重量就是滯留的水份,也就是我們一般在談論身材時所說的水腫囉!

(此篇來源:http://catherine3142.pixnet.net/blog/post/264693280

(報名這個主題的公益講座,只要場地費300元喔:https://twhspa.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html

<課程與活動>4/19說書會:醫生說治不好的病,99%都靠自癒力運動

    辦公室久坐後,常常會有肩膀酸痛、腰痛、胸悶、疼痛…等不舒服的感覺,這樣的小病小痛忍久了,最後往往變得嚴重到不易醫治。當身體有不舒服的感覺,您尋求的是治療當下的症狀?還是尋找根本問題呢?是不是覺得隔沒幾天相同的症狀又出現了呢?
    其實我們人體都有治癒自體的能力,老師將會教一些簡單的小運動,讓您可以舒緩一整天累積的疲累、壓力,進而啟動自體的治癒能力,將身體調整至健康有活力的狀態,迎接生活的每一天~

因現場教室座位有限,不接受現場報名,歡迎大家把握機會趕快先報名參加,也歡迎分享給親朋好友。

《活動方式》
1、時間:每月第三個星期五晚上7:00-9:00
2、費用:每場僅收場地費300元,含簡單茶水點心(預定在協會會址,座位有限,以繳費順序為準)
3、參加者務必加入協會的LINEFB粉專,以即時掌握活動的通知訊息,也請記得按讚與分享喔
4、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加入我們的行列,一同來推廣健康安全幸福快樂的職涯生活。或者你與我們有一樣的理念也想一起來當園丁、成為說書人之一的話,歡迎與本協會秘書長聯絡討論。




<課程與活動>3/15說書會:心理韌性訓練

我們周遭有太多的因素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及想法,尤其壓力過高往往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心理韌性不足的人,就會因為過不了心理的那道關卡而有暴躁、憂鬱甚至是自殺的行為發生,這時要怎麼辦?
別擔心,心理韌性其實是可以訓練加強的,課堂上老師將會教授10種技巧,並透過演練引導的方式,找出您心理韌性不足的地方去做補強,帶領您通往了解自我生命的旅程,讓您成為充滿陽光、樂觀積極的人~

因現場教室座位有限,不接受現場報名,歡迎大家把握機會趕快先報名參加,也歡迎分享給親朋好友。

《活動方式》
1.時間:2019315 星期五 晚上7:00-9:00
2.費用:每場僅收場地費300元,含簡單茶水點心(預定在協會會址,座位有限,以繳費順 序為準)
3.參加者務必加入協會的LINEFB粉專,以即時掌握活動的通知訊息,也請記得按讚與分享喔
4.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加入我們的行列,一同來推廣健康安全幸福快樂的職涯生活。或者你與我們有一樣的理念也想一起來當園丁、成為說書人之一的話,歡迎與本協會秘書長聯絡討論。




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

<本協會公告>2019春節連續假期

親愛的會員您好,
本協會2019年春節休假期間為2/1(五)~2/10(日)共10日,
將於2/11(一)正常上班提供服務,
大家也要記得來報名參加2/15(五)晚上的說書會喔,這場的主題是”食物不耐”正適合大魚大肉的過年之後了!

祝大家 豬年好運都來罩!福祿壽喜全都到!

社團法人台灣職場健康與安全專業協會 敬賀
2019/1/28

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分享職安新聞>你以為你患有食物過敏,可能並沒有


資料來源:【2019-01-25/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據一項新研究發現,美國有十分之一的人確實患有食物過敏症,但幾乎兩倍的人誤以為自己對食物過敏。

此研究一共調查了美國40,000多名成年人,發現大約10%的人對一種或多種食物過敏。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19%的受試者表示他們對某些食物過敏,即使他們沒有經歷過食物過敏通常會伴有的身體反應。

研究人員寫道,食物過敏確實是值得人們引起重視,部分過敏癥狀還有致命的可能。但是在沒有諮詢專業醫生的情況就盲目診斷自己的「食物過敏症」是不大恰當的,很多情況下會是誤診。

西北大學兒科醫生和兒科學教授Ruchi Gupta博士表示:誤診的這些案例很有可能只是食物不耐受反應,或者其他與食物有關的疾病,而不是真正的食物過敏。

根據疾病控制中心和預防(CDC)的說法,過敏反應是免疫系統對被視為威脅的觸發器產生反應的癥狀。關於食物過敏來說,當某部分人吃某種類型的食物,如堅果,貝類,小麥或乳製品之後,這些食物向人體的免疫系統發出警報信號,引起個體之間差異很大的身體反應。

食物過敏的癥狀可能包括蕁麻疹,鼻子和喉嚨發癢和腫脹,以及胃痛或噁心。根據梅奧診所的說法,在極端情況下,食物過敏可能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反應,比如讓人處於低血壓和氣道收縮的休克狀態中,如果不及時加以治療,喪命風險很大。

根據該研究,貝類是美國最常見的食物過敏源,大約700萬成年人對其過敏。牛奶是第二大過敏源,大約有500萬人,對花生過敏的人也大約有500萬人。其他廣泛存在的過敏原包括堅果,魚,蛋,小麥,大豆和芝麻。

過敏症可以通過遺傳獲得,也可以因為後天行為獲得。比如,被蜱蟲叮咬,又或者是最近的一則新聞:接受過肺移植的婦女也從捐獻者方「繼承」了過敏反應。

出乎意料的是,成年階段發生食物過敏的頻率高於預期。研究人員從調查中了解到,大約48%的食物過敏受試者在成年後至少經歷過其中一次過敏反應。

「我們驚訝地發現成年人中食物過敏反應是如此常見,」 Ruchi Gupta博士說。如果一個人懷疑自己對某種食物過敏,那麼去醫院檢查和診斷是很必要的,不要自己隨便下定論。經過醫生正確診斷之後,再通過消除過敏食物來源來減少過敏反應。對於那些過敏反應很嚴重的人群,應隨身攜帶腎上腺素,這是唯一能夠有效的搶救生命的藥物,打上一針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有效緩解。除此以外,還要警惕各種食物中的隱性過敏原,以防發生意外。

資料來源:Many People Who Claim to Have a Food Allergy Actually Dont 

(此篇新聞來源:http://grinews.com/news/%E4%BD%A0%E4%BB%A5%E7%82%BA%E4%BD%A0%E6%82%A3%E6%9C%89%E9%A3%9F%E7%89%A9%E9%81%8E%E6%95%8F%EF%BC%8C%E5%8F%AF%E8%83%BD%E4%B8%A6%E6%B2%92%E6%9C%89/




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分享職安新聞>客運春節連上9天 祭4但書


資料來源:【2019-01-24/中時電子報】

今年農曆年節9天疏運有解!勞動部23日正式公告,汽車客運業配合交通部執行疏運計畫,適用鬆綁,連續上9天班,約有一萬多名勞工受影響。

不過,勞動部在公告中,祭出4項附帶條件,除交通部原本同意連續工作不得超過9天、不得連續超過3天工作11小時外,勞動部並進一步限制每日駕車時間不得超過10小時、連續2工作日間應有連續10小時以上的休息時間。

勞動部指出,在公告後,包括公路汽車客運以及市區汽車客運等汽車客運業,即日起生效成為指定《勞基法》第36條第4項行業,而雇主若要適用這些例外彈性,必須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後,並向地方主管機關完成備查,才得適用。

交通部去年提案,曾希望汽車客運業可以有「例外中的例外」,也就是客運業勞工可以做101,但這點被勞動部否決。勞動部在參考預告期間的建議後,再增加2項附帶條件。

勞動部表示,如果雇主未取得工會或勞工同意,擅自挪移勞工例假日,視同違反《勞基法》第36條的七休一規定,可依法裁處2100萬元,或企業為上市櫃公司,罰鍰為5萬元起跳,最重可加罰至150萬元。

(此篇新聞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124000328-260205

2019年1月23日 星期三

<分享職安新聞>運動後喝碳酸飲料 恐無法解渴又傷腎


資料來源:【2019-1-23/健康醫療網

運動喝含糖碳酸飲料舒暢,然而研究指出,恐增加急性腎損傷風險!紐約布法羅大學研究團隊發現,比起喝水,受試者在運動中飲用含糖碳酸飲料後,不僅呈現脫水,腎損傷的檢驗指標還會上升,伴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進而升高血壓。


熱天工作喝碳酸飲料 與腎臟疾病相關

《科學日報》報導,過去研究曾指出,高溫運動或喝碳酸飲料與腎損傷有關,另外許多勞工朋友在農場工作喜歡喝碳酸飲料消暑解渴。因此,研究團隊設計實驗,模擬農場工人高溫的工作環境,測試12名受試者運動中喝碳酸飲料後腎臟情況。

志願者須進行30分鐘跑步機鍛煉,然後是連續進行35分鐘的重量訓練、靈活訓練和揮舞大錘運動。運動45分鐘後,休息15分鐘,並飲用16盎司碳酸飲料(含高果糖、咖啡因)或水。休息之後,重複這個循環三次,總共四小時。離開實驗室之前,志願者必須再攝取更多碳酸飲料,大約是1公升或等同115%出汗量體積。

每次試驗前、中和24小時候測量參與者的體溫、心率、血壓、體重和腎損傷指標。受試者接受碳酸飲料和水試驗至少相隔七天。


運動喝碳酸飲料 腎損傷指標升

研究發現,喝碳酸飲料時,血液中肌酸酐較高,腎小球過濾率降低,兩項指標都與腎損傷相關。受試者喝水時,這些變化都沒有發生。此外,受試者血液中血管加壓素(一種提高血壓的抗利尿激素)較高,並且在軟性飲料試驗期間和之後,身體呈現輕微脫水。

研究人員解釋,在高溫運動後飲用碳酸飲料,並不會補充水分。「因此,飲用碳酸飲料作不適合拿來補充體液。」該實驗僅是短期研究,且受試者人數過少,進一步研究需分析,運動時攝取碳酸飲料對腎臟的長期影響,以及與腎損傷關聯。

(此篇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9%81%8B%E5%8B%95%E5%BE%8C%E5%96%9D%E7%A2%B3%E9%85%B8%E9%A3%B2%E6%96%99-%E6%81%90%E7%84%A1%E6%B3%95%E8%A7%A3%E6%B8%B4%E5%8F%88%E5%82%B7%E8%85%8E-022000478.html

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分享職安新聞>常不自覺檢查 LINE、滑臉書?精神科醫師:這項疾病正在殘害你的腦



資料來源:【2019-1-22/經理人月刊】

你覺得自己花太多時間在手機、網路上嗎?你知道網路成癮會造成什麼影響嗎?《失控的指尖》指出,台灣介於 1835 歲的族群中,近 40% 的人每天會花超過 1/3 天在網路上。

2017 年北美放射學年會公布一份小型臨床實驗研究,比對 19 位網路或手機成癮者與非成癮者的大腦,發現成癮者腦中的神經傳遞物 GABA 較高,會抑制某些大腦功能,導致人們容易焦慮,損害專注能力。

然而這些調查和研究,卻不一定能停下我們的手指。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提到,因為工作、生活的關係,多數人每天都會接觸網路,但就跟使用藥物、酒精一樣,使用網路也可能會「成癮」。他指出,我們也許了解成癮的壞處,卻不一定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癮。

工作與生活型態改變,讓網路成癮難以發覺
但為什麼難以自覺成癮?「一般疾病會帶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可是成癮初期反而會有正面的情緒。」這涉及到大腦機制,由於大腦透過分泌「多巴胺」,傳遞興奮和快樂情緒,當這種愉悅感和特定行為連結,促使人們更喜歡做愉悅的事。

像是飽足感可以帶來快樂,所以多巴胺會促進我們想像吃飽的愉悅感,認為覓食是快樂的;只是吃太多東西會引發身體不適,我們便會停止進食,但使用網路卻缺少了「停止提示」,而且當時間拉長,會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才會感到愉悅,不知不覺間就增加了網路用量。

李信謙表示,這使我們容易失去對這項病症的警覺度,加上人們經常合理化自身行為,認為頻繁檢查客戶訊息、整理上司要的報告,算不上不當使用。醫學界也因為上述的原因,難以定義網路成癮,無法像吸菸、喝酒單純以「量」決定一個人是否成癮。

雖然定義模糊,但它造成的傷害卻不容忽視。像是視力變弱、睡眠品質降低等,是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傷害,其次則是排擠與家人相處或工作時間。

大腦隨時接收新資訊,會排擠記憶和思考時間
還有種隱性的傷害,是來自網路資訊快速、片斷化的特性,會減損專心能力、深度工作能力。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科學家的研究也提到,讓資訊隨時隨地進到腦中,打斷我們的思緒,導致大腦沒有時間完成記憶工作。

因此,如果想判斷自己有沒有過度使用網路,他分享了一個簡單的方式:

回歸到成癮的條件,你是不是在「非正當時間」仍無法放下網路。像是沒有任何目的瀏覽社群軟體,不斷檢查通訊軟體,害怕漏失最新消息,這些都有可能是潛在的過度使用網路行為。

最後李信謙也說,就算自己是醫生,也難免有「掛在網路上」的時候,而如果想要根治,戒斷計畫只是輔助,更重要的是要有「病識」(有病的意識),才會採取行動,尋求協助。


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 李信謙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畢業,曾任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主治老年和成年精神疾病、焦慮與壓力等精神官能疾病,以及各樣睡眠障礙。

此篇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B8%B8%E4%B8%8D%E8%87%AA%E8%A6%BA%E6%AA%A2%E6%9F%A5-line-%E6%BB%91%E8%87%89%E6%9B%B8-%E7%B2%BE%E7%A5%9E%E7%A7%91%E9%86%AB%E5%B8%AB-%E9%80%99%E9%A0%85%E7%96%BE%E7%97%85%E6%AD%A3%E5%9C%A8%E6%AE%98%E5%AE%B3%E4%BD%A0%E7%9A%84%E8%85%A6-062800710.html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分享職安新聞>抗壓有妙方 研究指深呼吸可打通大腦任督二脈



資料來源:【2019-1-16/聯合新聞網】

腦部控制諸如心跳和睡眠模式等生命維持功能的部分,而呼吸傳統上也被認為是由腦幹驅動的自動過程,但呼吸認知方面的更高腦機制正在獲得越來越多興趣。一項新研究發現,有意識的呼吸真的可以打通大腦的任督二脈。

動物無法在有意識下改變呼吸速度,通常只會隨著跑步、休息等而改變,但人類不一樣,人類可以控制呼吸,有意識的控制呼吸幾千年來一直是一種治療技術,但是對其功效的潛在機制知之甚少。最新研究發現即使只是專注在呼吸上面,也可讓大腦不同區域產生額外的聯繫,繼而帶來更大的控制力、專注力、冷靜和情緒控制效果。

這項研究由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與位於紐約長島北岸大學醫院(NorthShore University Hospital)神經外科醫生共同研究,他們發現呼吸的變化,如以不同的速度呼吸或小心地注意呼吸,被證明可以接合大腦的不同部分。

這項研究首先觀察參與者正常呼吸時的大腦活動。接下來給參與者一個簡單的任務,要求他們在電腦螢幕上出現圓圈時單擊一個按鈕來分散注意力,此步驟讓科學家能夠觀察到人們自然呼吸,並且不專注在呼吸時發生的事情。在此之後,參與者被要求有意識地增加呼吸速度,並計算他們的呼吸次數。

這項研究直接透過植入人體大腦的電極,透過顱內腦電圖(iEEG)觀察與呼吸週期測量相關的皮質和邊緣神經元活動來查看清醒的大腦。透過對大腦的直接觀察,科學家甚至可以研究思考、決定甚至想像或做夢時的大腦運作方式。

研究發現對呼吸的操縱會同時啟動大腦的​​不同部分。具體而言,在意志下控制呼吸涉及不同的大腦迴路。在有節奏的呼吸期間,iEEG 顯示在額顳葉─島狀網絡中的連貫性增加,而在專注呼吸期間,大腦中的前扣帶迴、前運動皮質、島狀和海馬皮質的連貫性增加。

報告指出,呼吸可以當作組織層次原則下的神經振盪作用,而專注呼吸會影響貫穿整個大腦和細節機制的神經元過程。

這項研究的價值在於深呼吸這種老生常談的確有效,譬如面對壓力時,或需要提高注意力時,專注在呼吸或做呼吸練習確實可以改變大腦各部分之間的連通性,並且可以進入我們通常無法進入的大腦內部網路。此項研究已刊登在美國生理學學會(American Physiological Society)旗下的《神經生理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NEUROSCIENTISTS HAVE IDENTIFIED HOW EXACTLY A DEEP BREATH CHANGES YOUR MIND
Breathing above the brain stem: volitional control and attentional modulation in humans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此篇新聞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97/3596091

<分享職安新聞>年末趕工恐過勞 春安勞檢將優先查高風險行業


資料來源:【2019-1-16/中央廣播電台】

勞動部今天(16)指出,每年歲末及農曆春節前這段期間,為傳統上除舊佈新的季節,職安及過勞風險都會升高,為督促業者重視這段期間的勞工工作安全,勞動部即日起啟動「2019年春安期間加強勞動檢查實施計畫」,督促事業單位落實各項防災機制,並遵守過勞預防相關規定。#請聽記者楊文君的採訪報導#

勞動部指出,每年歲末及農曆春節前這段期間,各行業因增加歲修、清理或趕工等臨時性及動態性作業,會升高職災機率,及因超時工作產生過勞風險。

因此,勞動部即日起啟動「2019年春安期間加強勞動檢查實施計畫」,透過加強檢查、宣導及輔導等措施,督促事業單位落實各項防災機制,並遵守過勞預防相關規定。

勞動部指出,勞檢機構將鎖定高風險工作場所,及涉及公眾安全或業務異常忙碌的行業。職安署組長李文進說:『(原音)將針對大型公共工程、石化工廠、大樓外牆清洗等高風險工作場所及涉及公眾安全或業務異常忙碌的汽車客運業、零售量販店、儲配運輸物流業等事業單位,至少實施勞動檢查3,300家次。』

至於檢查重點將著重在工作場所安全衛生設施,以及工時、加班費、休息、休假及例假彈性調整等,是否符合勞基法相關規定。事業單位如違反《勞動基準法》部分,每項可處新台幣2萬元至100萬元罰鍰,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部分,每項最高可處30萬元罰鍰,如有立即發生危險者,將依法停工。


(此篇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B9%B4%E6%9C%AB%E8%B6%95%E5%B7%A5%E6%81%90%E9%81%8E%E5%8B%9E-%E6%98%A5%E5%AE%89%E5%8B%9E%E6%AA%A2%E5%B0%87%E5%84%AA%E5%85%88%E6%9F%A5%E9%AB%98%E9%A2%A8%E9%9A%AA%E8%A1%8C%E6%A5%AD-024131462.html

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分享職安新聞>31類高風險勞工每年免費健檢1次 須在3月底前



資料來源:【2019-1-14/聯合晚報】

台灣數十萬勞工在高溫、異常氣壓、高度噪音、粉塵等環境工作,勞保局每年補助這類在高危害環境工作勞工免費健檢一次,去年底已經發函全國近16000個事業單位,請其協助勞工儘速到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合作的特約醫療機構健檢。免費健檢勞工必須在隔年3月底前完成健檢,以今年為例,勞工應自今年1月到明年3月起完成健檢。

隨著職業病發生率逐年提高,預防職業病工作更顯重要。為了藉由職業病健康檢查,早期診斷早期診治,只要工作環境接觸高溫、噪音、鉛、粉塵等31種物理及化學性高風險作業勞工,最近加保勞保年資連續滿一年,每年即可向勞保局申請一次預防職業病健康檢查,檢查費用由勞保局支付。

勞工健康保護規定,對於從事特別危害作業勞工,必須定期實施健康檢查。符合該項作業共有31種。勞保局無從逐一掌握高風險勞工名單,只能根據科技部、經濟部等廠商名單,找出事業單位資料,每年發函通知雇主,請其協助從事相關工作勞工進行健檢。

據勞保局統計,2017年共有25萬餘名勞工接受該項健康檢查,補助金額26000萬餘元。今年則已於去年底發函通知近16000家可能從事高風險作業投保單位健檢資訊,同時檢送申請書表,投保單位可採網路申辦或紙本郵寄兩種方式提出申請。

勞保局表示,健檢通知發給雇主後,雇主應將健康檢查單交給勞工,勞工持單前往職業安全衛生署特約的醫療機構受檢。如果勞工未收到雇主通知,也可直接向勞保局詢問,經審查符合條件後開單。但若未經核發健康檢查證明單,勞工自行到院檢查者,勞保局無法支付該檢查費用。相關資訊可至勞保局全球資訊網查閱。

 

(此篇新聞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9/3592011

<分享職安新聞>吃肉配大蒜、適當斷食 5個習慣好好伺候你的腸


資料來源:【2019-1-14/康健雜誌】

比腸道菌種類,台灣人優於美國人,但又比不過非洲人,主要原因跟吃有關。怎麼吃、怎麼做,才能「腸」保健康?

想打造花草蟲鳥共生、朝氣蓬勃的美麗腸道花園?請把下列事項列入新年健康計劃中。

1.大口吃草,吃肉最好配大蒜
一般人只知道,纖維有助腸子的蠕動。事實上,纖維的角色比這大多了。膳食纖維真的是腸道菌最好的朋友,因為吃進肚裡的益生菌,要靠它,才能在腸道定居下來。

研究發現,腸道菌叢可把纖維切碎成短鏈脂肪酸,輸送到血液及肝臟供給能量運用;且能強化保護腸道的黏液層,穩定免疫細胞,減少全身性發炎反應。

可惜台灣人纖維吃得不夠多,攝取量還不到該有的一半。

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九成國人纖維攝取量不足,平均男性每天攝取13.7克、女性14克,距離衛生福利部每日纖維建議量2535克,至少還差一半。

像纖維豐富的蔬菜、豆類、堅果及五穀雜糧,有助腸蠕動,值得加入每天的餐盤中。而且「種類愈多樣愈好,」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偉愷指出,在享用大餐時,紅肉所富含的肉鹼可能被腸道微生物所利用,在人體內形成氧化三甲胺,而過多氧化三甲胺,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蔬果富含多酚類物質,則可減少腸道菌在人體內產生氧化三甲胺,且能維持腸道菌叢的多樣性。

大蒜也有相同的效果。

採訪吳偉愷一起用餐時,他點的是蒜泥白肉,但豬肉不是紅肉嗎?「所以可以配大蒜試試,」吳偉愷夾起一片蒜泥白肉說:「我們在動物實驗發現,大蒜素除了具有殺菌功能,還能抑制腸道菌產生氧化三甲胺。」不過,大蒜素遇熱便失去活性,所以咬碎生吃較好,跟肉類食物一起品嚐,除了增添風味,或許還能達到護心效果。

還有一類蔬菜是會讓腸道微生物快樂生長的,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劉博仁指出,那就是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白菜、白蘿蔔、青花菜等,除了大量纖維之外,裡頭還有異硫氰酸鹽,會轉化成萃取物以及蘿蔔硫素,有助於肝臟解毒。

2.來點天然發酵食物
天然發酵食物如味噌、泡菜、酸菜、優格、起司等,是很多國家百年傳承的智慧,這些發酵食物含有多種益生菌,能幫助腸內好菌生長。

台灣腸道菌研究權威、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吳明賢告訴《康健》,他平日保養腸道的方法就是:吃大蒜(建議每日至少生吃35瓣)、大量蔬菜以及喝味噌湯。

無獨有偶,《腸道.大腦.腸道菌》作者、全球腦腸軸線研究先驅邁爾醫師(Emeran Mayer)也大力推崇天然發酵食物,透過固定攝取發酵食品和所有類型的益生菌,以維持腸道的多樣性。尤其壓力大的人、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以及老年人,益菌消耗多,需要額外補充,像歐洲傳統食物康普茶(Kombucha,又稱紅茶菌),庫克菲爾牛奶酒(Kefir)或不同種類的優格和起司,都可以納進日常飲食名單當中。

一般人很少自己動手做天然發酵食物,其實自己動手做不難,也比超市貨架上賣的要好。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紀錄片《相信我,我是醫生》曾做過30人小規模的測試,結果發現,用傳統方法製作的發酵牛奶酒有比較多種益生菌;而大量生產的發酵食品,則為了食品安全與保存,經過滅菌消毒,幾乎已不含任何益菌。

如果想用發酵食物改善腸道健康,除了選天然發酵製品,不妨挽起袖子在家做做看,好吃又有保障。

3.適當斷食,喝足夠的水
每週選擇12天輕斷食,減少熱量攝取,有助維持腸道環境平衡。

劉博仁建議,每餐可控制在500卡以下、或是改喝蔬果汁,或兩餐時間間隔拉長,都是容易執行的輕斷食法。

邁爾醫師提到,當腸胃排空時,腸道會展開週期性高幅收縮,把小腸的細菌掃進多數腸道菌生存的大腸裡,如此能減少腹部不適、脹氣及排便習慣改變,就像定期清掃街道一樣。

此外,他也建議,當太過激動、緊張、憤怒或傷心時,不宜進食。因為負面情緒會造成腸腦軸線失衡,影響腸道菌群結構及分解食物能力,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一緊張吃東西就會頻頻拉肚子。

另外,記得每天喝足夠的水,避免腸道發炎。「一天至少2000cc,」劉博仁建議。他每天早上起床必先喝一杯300400cc溫開水,潤腸通便。若有胃食道逆流問題,記得飯和水要分離:飯前半小時及飯後1小時內不要喝水,以利足夠消化液及消胃酸分泌,消化食物。

4.要睡好,睡前3小時不飲食
睡眠也和腸道環境高度相關。作息正常,睡得好,腸道菌叢才能維持節律、生生不息。劉博仁建議,睡前靜坐10鐘,幫助平衡自律神經,會睡得比較好。

中醫也認為,養腸胃,首先要睡得好。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任張晉賢指出,「胃不和則臥不安」,現代人久坐、動得少,很容易腸胃脹氣,輾轉難眠。平常除了多運動,建議睡前3小時不要吃東西,且儘量避免豆類、洋蔥、芹菜等會產生氣體的食物。吃完飯走走路散散步,也可打打八段錦,幫助氣血循環,藉此導引喚醒身體系統正常化。

5.按摩經絡,消除腸脹氣
張晉賢指出,透過經絡穴位按摩,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加速排除脹氣。

合谷穴:打開手的虎口,在第一、二掌骨間。

足三里穴:膝蓋外側凹陷處叫外膝眼,足三里在外膝眼下方四指幅寬。

公孫穴:在足大趾與足掌所構成的關節(第一跖趾關節)內側,往後推有足弓,在弓形骨後下端緣的凹陷處,按壓有痠痛感。

公孫穴:腸阻塞特效穴,腹部手術後脹氣無法排空也可使用。

腹部按摩:按摩可調整脾胃功能,將右手放在右下腹鼠蹊處,然後向上摸到右肋骨邊緣,再向左移動至左側肋骨邊緣,直下至左下腹鼠蹊部,再右移至右下腹鼠蹊處,如此繞著肚臍順時鐘循環輕度揉壓。一日可多做幾次。

每個人腸道環境不同,單一飲食法或做法不見得適合所有人,如果發現沒效果就換種方式。一旦排便正常、糞便成形,表示找對方法了,你的腸道菌叢正努力且快樂地工作著。

(此篇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90%83%E8%82%89%E9%85%8D%E5%A4%A7%E8%92%9C-%E9%81%A9%E7%95%B6%E6%96%B7%E9%A3%9F-5%E5%80%8B%E7%BF%92%E6%85%A3%E5%A5%BD%E5%A5%BD%E4%BC%BA%E5%80%99%E4%BD%A0%E7%9A%84%E8%85%B8-045119571.html

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分享職安新聞>腦袋常當機感覺空空的 建議腦力諮詢門診


資料來源:【2019-1-9中廣新聞網

不少中年人常會出現記憶力不好,明明才剛說完的話,一轉眼就忘了,似乎覺得腦袋空空。竹科一名中階主管因為工作壓力大,就出現腦袋經常當機的症狀,前往台大新竹醫院「腦力暨心理諮詢門診」求診,在進行腦部功能和身心壓力健康諮詢後,才獲得逐漸改善。(彭清仁報導)

台大新竹分院林佳嬅臨床心理師表示,這名年約五十歲的竹科中階主管,因為擔心失智症,在朋友介紹下,才到醫院求診。在詳談後確認沒有記憶方面的問題,是當事人因為自我要求高,面臨工作與家庭雙重壓力,才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狀態。

林佳嬅心理師指出,隨著大眾對於失智症的認識,許多人容易擔心自己未來是否可能罹患失智症,雖然有很多外力無法控制的因子,例如年齡、遺傳,但美國阿茲海默氏症研究及預防機構提出六大方向,可以提早先做預防來降低失智或腦袋當機的風險,包括規律的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度強度的運動;參與社交活動,健康飲食,可減少糖分攝取、避免食用反式脂肪、採取多蔬果、堅果及不飽和脂肪酸油的地中海飲食方式。另外,心智活動刺激,有品質的睡眠和壓力管理。台大新竹分院神經部除了提供「失智整合門診」服務外,也開設自費「腦力暨心理諮詢門診」,協助諮詢者了解面臨的問題或是困擾,並提供後續心理治療歷程安排,或轉介相關專業醫療門診做進一步詳細的檢查。

(此篇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8%85%A6%E8%A2%8B%E5%B8%B8%E7%95%B6%E6%A9%9F%E6%84%9F%E8%A6%BA%E7%A9%BA%E7%A9%BA%E7%9A%84-%E5%BB%BA%E8%AD%B0%E8%85%A6%E5%8A%9B%E8%AB%AE%E8%A9%A2%E9%96%80%E8%A8%BA-225654855.html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課程與活動>「社團法人台灣職場健康與安全專業協會」2/15說書會:食物不耐聖經


「社團法人台灣職場健康與安全專業協會」 2019說書會第2場~開始報名!

2/15說書會主題DM如附檔,因現場教室座位有限,不接受現場報名,歡迎大家把握機會趕快先報名參加,也歡迎分享給親朋好友。

《活動方式》
  1. 時間:2019215 星期五 晚上7:00-9:00
  2. 費用:每場僅收場地費300元,含簡單茶水點心(預定在協會會址,座位有限,以繳費順序為準)
  3. 參加者務必加入協會的LINEFB粉專,以即時掌握活動的通知訊息,也請記得按讚與分享喔
  4.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加入我們的行列,一同來推廣健康安全幸福快樂的職涯生活。或者你與我們有一樣的理念也想一起來當園丁、成為說書人之一的話,歡迎與本協會秘書長聯絡討論。



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分享職安新聞>PM2.5量大 燒烤店員工呼吸道風險增4%


資料來源:【2018-12-30/蘋果日報】

燒烤店產生的煙霧中有不少懸浮微粒、化合物對人體有害,每天在店內工作的勞工暴露風險更高,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挑選6家燒烤店分析空氣品質,發現在燒烤店內場的勞工因暴露的PM2.5(細懸浮微粒)濃度較高,因呼吸道問題而就醫的風險會增加4%

勞安所指出,依美國研究,長期暴露PM2.5會導致呼吸道、心血管死亡率增加;PM2.5濃度每增加每立方公尺10微克,心肺疾病死亡增加8%,短期暴露甚至會提高心肺疾病就診、住院及急診率;每日PM2.5暴露增加每立方公尺10微克,呼吸道就診風險增加1~2%

勞安所挑選6家以廚師進行燒烤作業的日式串燒餐廳,分析其晚餐用餐時段烹飪油煙,但並未公開餐廳名稱。分析項目包括22種氣固相多環芳香烴、醛類化合物、揮發性有機物及PM2.5等;結果發現,多環芳香烴化合物、醛類化合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均未超過勞工作業場所容許暴露標準,但在PM2.5部分存有潛在風險。

勞安所分析,6家燒烤店內場平均PM2.5濃度較外場高出近1倍,內場為每立方公尺101.14微克,外場為51.20微克;若內場勞工工作8小時後返家或到戶外(假設暴露濃度為每立方公尺35微克,為國內室內空氣品質標準),每日PM2.5 總暴露量約57微克,即可換算出該勞工呼吸道就診風險可能增加4%

勞安所說,燒烤作業期間當食材油脂及醬料滴落至炭火,會讓PM2.5瞬間濃度飆高,最高可達每立方公尺4410微克 ,因此建議燒烤過程中食材最好與加熱源隔開,例如鋪鋁箔紙等或避免油脂及醬料滴落。

長庚醫院職業傷病防治中心主持人、職業病專科醫師羅錦泉說,油煙中含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常與PM2.5一同夾帶,世界衛生組織也將PM2.5視為一級致癌物質,除會增加肺癌發生率,也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建議燒烤店業者應多花點錢、投資功能較好的抽油煙設備,加強過濾油煙以保護員工健康,而員工也可選擇有活性碳吸附粉塵及可阻擋PM2.5等級的複合功能口罩,以免吸入過多油煙。

不願具名的海鮮燒烤店陳老闆說,油煙絕大部分是食材油脂滴在炭火上造成,他的店沒使用炭火,燒烤設備也選擇每台近8萬元的上火烤爐以及側火烤爐,下盤是水盤而非火源,可避免油脂滴到加熱源;他表示,使用無煙設備不只為了員工,也考量到顧客不愛用餐後沾染油煙味,店內也不會強制或禁止員工配戴口罩。

另一家使用炭火烤爐的日式燒烤店長余先生強調,他的店是無煙式炭火燒烤,採用下吸式設備,油煙還沒出來就被吸走了,不論是客人或員工,在店內幾乎都不會感受到油煙。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過去官方研究多集中在製造業暴露於危險化學物或致癌物影響,但對於服務業如餐廳、燒烤店等暴露在有害氣體下、是否會導致職業病的產生,確實較少分析,可能受到服務業勞工流動率高有關,但台灣目前勞工有70%從事服務業,未來確實需要政府投入更多心力作持續性研究。(唐鎮宇、許稚佳、黃仲丘/台北報導)

(此篇新聞來源: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230/1491339/